兴邦农业网 >> 人丹草

海南罗非鱼产业如何摆脱困境箐边紫堇

2022-09-29

海南罗非鱼产业如何摆脱困境

今年海南罗非鱼产业陷入多年未见的困境,大多养殖户叫苦连天,甚至出现了一些上访、联手抵制加工企业收购鱼、停料等过激行为,大量存塘鱼面临高温期感染链球菌病的风险,为此笔者据其在行业多年的工作经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罗非鱼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远低于成本价格

由于地域及气候优势,往年春节后海南罗非鱼价格一般都处于高价位运行,直到内陆当年鱼上市,可今年恰恰相反,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远低于成本价格,鱼价不如菜价,大多养殖户叫苦连天,甚至出现了一些上访、联手抵制加工企业收购鱼、停料等过激行为。有些靠饲料的养户甚至放弃生产一走了之,大量大规格存塘鱼即将面临高温期的链球菌病,可谓受“二座大山”压迫,产业陷入多年未见的困境,涉及整个产业链。为此笔者依据长期从事罗非鱼大水面研发、池塘高产、苗种繁育、疾病防控及参与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的工作经历略谈一下肤浅见解。

一、发展现状

1、养殖现状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淡水饲养面积约50万亩,其中小、中类型水库面积近20万亩,其分布相对均衡;池塘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重点在文昌地区,约占饲养面积的60%左右。2014淡水鱼类产量39万吨,其中罗非鱼33万吨,其余为四大家鱼、龟鳖类和名特优品种。

2、主要市场及产业链情况

罗非鱼为外向型产业,主要依赖国外市场(美国为主),约占年生产总产量的80%,省内销售20%,内陆市场为零。有二十多家专业从事罗非鱼加工的企业,年加工能力基本能满足需求,加工品种为冻鱼片、冻条等,产量及出口量排全国第二位,为海南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养殖带动了苗种、饲料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苗种年生产量约50亿尾,80%以上销往内陆地区,在早春及秋苗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几家大型饲料企业的投产,其生产能力完全能保障供给。有完善的商品鱼收购网、捕捞专业队。

3、从业群体及生产技术水平

产业区域从高度集中到逐渐向周边延伸,以外来人员为主体到带动当地饲养者是其主要特点。饲养水体从池塘为主向小、中型水库发展,近几年中、西部地区依赖水资源优势发展劲头较足,养殖模式从鱼畜套养、半精养等综合方式向精养发展,从单养到80:20配养技术、尤其是大水面精养技术及渔业设施的广泛推广应用;从年养一造到标粗多造,亩单产从1吨到2吨,生产技术比较成熟。

4、主要经营方式

从养殖户直接与市场、加工厂对接发展到饲料厂、饲料经营大户或以养殖大户为主体组成的渔业合作社捆绑苗种(有自己的苗种场或指定的苗种企业)、饲料、药品销售、成鱼收购、捕捞运输一体化,有比较完善的经营队伍及雄厚的资金,各自主控一方。在主产区有一支专从事经营配养鱼及省内罗非鱼市场的专业户,此外还有外来大户利用自身影响力左右销售形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于依赖国外市场

罗非鱼出口量的增减决定着众多养殖户的盈亏,回顾多年来的市场动态可见,每当出口量较大且畅通,价格会持续走高,如2014年普遍利润较高,产业也比较热,秋苗火热,许多苗种企业赶盖温棚生产早春苗。2015至今的统计数据显示,出口量比去年减少了11%,鱼价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2、养殖成本大幅增加,空间利润不断缩减

近几年来饲料价格是年年走高,尤其是鱼价好时,增幅在20%以上,且只高不降;鱼塘租赁从亩年租金400-600元提高到800-1000元;劳动力成本提高40%以上,且招聘难。每公斤鱼总成本从3.5-3.7元提升到4.0-4.3元。为促销饲料,2014年某大型饲料企业曾出台只要使用本品牌饲料可保本价收购成鱼,降低养殖者的风险,但由于种种原因实施效果不佳。

3、链球菌疾病已成为遏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

养殖者面临的不仅是低迷的市场价格,而且是高温期易发生的链球菌病。链球菌病自2009年大面积暴发流行至今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防控,用药不规范、高死亡率严重影响养殖效果及产品质量安全。为应对该疾病,只好调整投苗时间,为此商品鱼上市季节也从淡季变为旺季。

4、供大于求、品种单一

尽管国际旅游岛建设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导致饲养面积不断萎缩,但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模式的创新以及渔业设施的投入使池塘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近几年总产量有增不减。罗非鱼市场起起落落,大多养殖户都在观望。由于新品种市场需求不确定及养殖技术不成熟等原因,至今尚未有规模性淡水品种取代或分解现有养殖面积,因此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三、对策

1、拓展国外市场,培育国内市场

从相关出口数据分析可见,越南近几年来依赖资源优势及低劳动力成本,罗非鱼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出口量逐年增加,据民间相关人员估算,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的我省苗种约近亿尾,同时吸引了省内一些有识之士到越南办苗种场或联营。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应通过打造品牌效应来提高市场份额的占有率。

与此同时,通过开发国内市场来分解压力,海南人在水产品饮食中一般偏重海水鱼类,尚能消费总产量20%的罗非鱼,由此可见物美价廉的罗非鱼在内陆地区市场的空间是巨大的,关键是前期市场的培育及投入。

2、构建和谐的产业链经济

罗非鱼捆绑式经营在产业发展中对那些缺乏资金的饲养户起到积极的扶持作用,并承担着较大的资金风险,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在市场同类产品中苗种高30%,饲料每包多5元左右,商品鱼回收则低0.3-0.5元,其任意性大,“二高一低”大大增加了饲养户的负担,应对市场的能力脆弱。为此应通过互动积极探索一条兼顾双方利益均等,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多方着手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3、加大良种培育和推广

苗种是养殖的物质基础,罗非鱼产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业内人士深知吉诺玛吉富品种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的退出对产业无疑是一大损失。现在海南苗种企业小、乱,家庭式作坊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它们求量不求质(种质差的产苗量比好种要高几倍),以低价位参与市场竞争,严重影响海南苗名誉及养殖效果。为此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快推进罗非鱼苗种建设及规范管理的实施。

链球菌病害也是制约产业良性发展的主要瓶颈,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算的,相关部门虽相继投入了较大资金及攻关,但未见成效。为此在发病季节应认真做好病情测报、科学用药、信息互通等多方位对应,降低其危害,减少损失。

4、发展多模式养殖,降低风险

单养并搭配少量四大家鱼是海南目前的主要饲养方式,从水体的容量来说,它有利于提高罗非鱼个体规格及单产,但水体生态环境不和谐,易引发疾病,市场应对能力差。为此应大面积推广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套养,罗非鱼、鳖套养或轮养等其他综合养殖模式,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及综合经济效益,也利于疾病的防控。

5、积极开发、引进新品种

海南土着品种及名特优淡水经济鱼类不仅具有养殖的区域优势,而且市场需求量大,如鳗鲡产量产值仅次于罗非鱼,开发的新品种攀鲈鱼、笋壳鱼,近年引进的台湾泥鳅、鲫鱼等及经济价值较高的龟鳖类均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市场消费量较大的美国叉尾鮰、脆肉鲩、黄颡鱼主要从广东调入,建议利用中部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从单一品种优势产业变为多元化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淡水渔业经济。

毫州睾丸病变专科

上海治荨麻疹好的医院

河南郑州白癜风医院

沧州泌尿外科医院哪家好

亳州看妇科疾病哪家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