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邦农业网 >> 最新文章

闽北食用菌有待开发的绿色产业0丁子香白花苜蓿矮小白珠全叶紫菊西藏九节We

2023-01-18

闽北食用菌:有待开发的绿色产业

本讯:据食品土畜频道报道,延平区水南八仙村的村民不会想到,当年的小打小闹居然闯出了大名堂。

他们是在福建南平市食用菌研究所帮助下尝试栽培金针菇的。当年仅此一项就创收5.2万元,纯收入达3.4万元,远远超过了种植蔬菜的收入。丰厚的利润让村里人“眼红”。一番打拼下来,八仙村便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金针菇专业村。

八仙村的蜕变是闽北食用菌发展的一个缩影。闽北食用菌生产起步虽晚,但其生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适合在山区发展的特点,受到农民的喜爱。如今都提倡打“生态牌”,食用菌就是南平手中的一张重要的牌。

目前,全市年产量占全省五分之一强,全国的7%。2005年,全市生产各类食用菌5.32亿袋、各类鲜菇27.62万吨,产值9.26亿元。外销量8.76万吨,出口创汇8,647万美元。食用菌产值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5%。

木生、草生原料及牛畜粪肥资源丰富,再加上拥有良好的地理环境,闽北发展食用菌可谓占据天时和地利。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就已经有人涉足这个领域。1986年,食用菌综合技术开发被列为省星火计划项目。在这种大气候下,闽北食用菌生产得以迅速发展。

“十五”期间,我省组织实施了珍稀食(药)用菌加工技术开发及产业示范。新品种的引进、筛选,标准化栽培及加工和保鲜技术的研究等一批重大计划,促进了全省食用菌产业上规模、上档次的发展。目前,闽北可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近40种,其中商业性规模生产的有25种,不仅香菇、木耳、蘑菇等干(鲜)菇类品种繁多,还大量种植杏鲍菇、秀珍菇、茶树菇等珍稀菇。

两大因素制约菌产业发展

当年,将食用菌生产“火种”带入闽北的是浙江龙泉、庆元、景宁一带的“香菇客”,因而菇细钟花属农遵循的是一种自产自销,自负盈亏的典型作坊式操作。上个世纪90年代是食用菌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这一产业的配套机制也相对完善。如延平区形成了以区食用菌领导小组为核心,以食用菌办、食用菌研究所为依托,乡镇食用菌站(办)为基础,辐射到村、户的工作络。但近几年因财政经费紧张,导致各级食区食用菌办原属区农委后归区农业局管辖,目前处于无固定编制、无专业人员、无固定办公场所、无正常办公经费的“四无状态”。原有健全的乡、村两级技术络如今荡然进口排名前4位的废物原料仍然是废纸、废塑料、混合废金属、金属和合金废物无存。新品种、新技术及市场信息无法及时传递给农户,使得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生产为主的形式长期盘踞闽北。在这样的生产模式下,生产、流通、加工各自为阵,不能形成合力,自然难以生产批量集中、品质优良、规格一致的产品。

食用菌发展后劲乏力,除了落后的生产模式在“拖后腿”外,加工业滞后更是一大掣肘。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年产量占全省五分之一强的这一光鲜比例背后,不能忽视的是全市无一家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的现实。

抱着“小富即安”的心理,菇农只关心市场行情和自家产量。收成时节,来自邻市的商贩会“上门服务”收购。赚了钱,他们想的仅是买菌种再度栽培。也有少数心眼活络的菇农会将部分食用菌晒成干品择时出售。

据了解,闽北拥有35家食用菌加工流通企业,规模较大的有16家。但目前尚无一家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顺昌县田园珍稀食用菌有限公司以销售鲜品为主。浦城巨兴速冻厂、销售额上亿元的神达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等也不是专门的食用菌加工企业,只是采取“搭车”形式销售季节性弯月杜鹃食用菌。投入不足、观念落伍,加上缺乏必要的市场经验,发展后劲不足正考验着闽北食用菌产业本不富足的原始积累。

食用菌潜能有待挖掘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如果能将田头到餐桌连成一线,食用菌产业的效益相当可观。从食用型向药用保健方向、从调料食用型向蔬菜类需求、从资源消耗型向大邓伯花生态农业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用菌生闽北各地市场充足供应香菇、木耳、蘑菇等品种繁多的干(鲜)菇类,杏鲍菇、秀珍菇、茶树菇等珍稀鲜菇大批量运往邻省周边地区销售,还有将菌筒直接运往广东、深圳、江苏等地的,培菌长菇供应市场。科学栽培食用菌,不仅能让经济与环境和睦共处,还可“变废为宝”。种过食用今年K展上菌的废筒菌糠可转化为低分子的蛋白饲料和高效有机肥料,用来喂猪养鱼、肥田和改造土壤。这一新技术目前已被推广,并产生了一定的效益。据市食用菌研究所统计,单充分利用全市上百万吨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每年就可创造上亿元价值。

:泡腺血桐姜春红

杭州虹桥医院科普视频
兰州黄素化囊肿医院
西安心理咨询医院
内蒙古面部皮炎医院
友情链接